出身草根家庭的牛津博士生 資優生愛每事問:曾被老師誤解患上ADHD【有片】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9/01/25 13:30

最後更新: 2021/02/05 14:58

分享:

分享:

出身自基層家庭的資優生,現已升讀牛津大學。

基層資優生往往因資源匱乏,沒法得到適度栽培。出生於草根家庭的余浩榮,現在牛津大學攻讀實驗心理學博士,他謂資優不是樣樣都叻,而且人人不同,資優也有一些普遍特質,包括完美主義。

他寄語基層家長毋須因沒錢栽培資優子女而內疚,因資源不是資優生成才的決定因素,反而資優小朋友自小若獲到足夠關心,是更具決定性。

余浩榮(Lawrence)在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攻讀實驗心理學博士,致力於創傷及壓力後心理疾病的研究,預計2020年畢業;他謂因獲取2016年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授予「香港尖子」(Hong Kong Scholar),並能獲取獎學金,否則沒能力出國讀書。

他與其他英國留學生自發成立不同的社團,以貢獻香港、回饋社會為目標。(受訪者提供)

Lawrence憶述自己升學路,是摸着石頭過河,在申請入牛津前已讀過3間本地大學。

我讀中文中學,英文成績不佳,會考後考入科大,全憑有兩科文科拿到A,讀商是考慮到前途,最後認清喜歡心理學。

故完成學士後轉駁到中大修讀心理學文學碩士,進而入讀港大心理學哲學碩士,期間申請入牛津。

浩榮在牛津大學開學禮上。(受訪者提供)

被誤以為過度活躍症

回想童年,他發現自己有很多資優特質,同時沒有一科特別叻,小學一度因好奇心太重,被老師誤以為患上過度活躍症,後來經評估後才證實為資優兒童。

我只知道自己太喜愛問問題,我的問題多到會等老師放學一直追問,曾有老師怕了我,規定每天只可讓我問3條問題;也試過上堂時擅離座位去黑板處拉老師衣服,要他即時回答我,因同學認為我在擾亂課堂秩序,故常被誤解,到中學仍是沒有太多朋友。

資優生普遍有完美主義。(曾有為攝)

而資優生普遍有完美主義,他謂這性格至今對他也有影響。

中學階段最明顯,例如每一份功課都想達到高要求,會拖到最後才交,故我常常交不到功課,因此記了不少缺點,故我操行分不高。

Lawrence 爸爸是地盤工人,家有3位姐姐,坦言父母為口奔馳,故對評估結果沒有特別理會。

我小學喜歡看電視,放學後便玩陀螺,沒去過任何興趣班及補習……回想起來家人對我是否資優完全沒壓力。

父母出席其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頒奬禮。(受訪者提供)

他小學已喜歡文字,因要幫3個家姐替做《每日一篇》,令他打好了中文根底;中一時把姐姐們所有歷史教科書當故事讀完,已讀全中七的歷史內容。

他會自創讀書方法,例如把朝代事件自己比較和分析,再去畫圖記憶。直至今天,只要講出年份,他仍可以說出當年的歷史事件。

但即使如此,他憶述上到中學因為興趣和行為另類,性格執著,跟同學相處不來,因此資優於他來說,是負面感覺居多。

我都常常問自己資優是什麼?由細到大計數不叻,也沒有科研天份,故也曾對資優很迷茫。

他感恩中三時被提名參加資優教育學苑前身的「特別學生培育支援計劃」,明白自己不是唯一對知識有求知慾的人,因此開心了很多。

再者,父母的關心,並不期望他要考什麼大學,也令他視讀書為興趣。

我爸爸鼓勵我不一定要讀大學,可以學一門手藝,我整個中學生涯能為興趣而讀書,我的壓力只是來自我有完美主義,父母一向在情感上很支援我,那是比起給甚麼資源、補習等等更重要!

他希望進一步關心資優生的家長教育議題。(曾有為攝)

近年他在資優教育學苑認識到不少基層家長,他坦言感到父母的憂慮。

他們感到因沒錢栽培子女而內疚,基層沒資源是事實,但那又不是成才的決定元素,小朋友本身的性格,加上家庭管教模式和學校配合,會塑造性格、品質,那才會決定他們的際遇,有了好性格,好的前途自然慢慢到來。 

撰文 : 胡麗珊 TOPick記者